专业投机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投笔从农之农业篇农业发展原理第三
TUhjnbcbe - 2022/7/22 18:57: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这章的内容真多了,各区域不断精简、点到为止、一笔带过的写,码字也码了多字。过长的码字时间导致更新节奏被打乱,下一章缓几天,也为断更找个借口。第三章农业类型与分布3.1农业类型3.1.1农业类型的概念农业类型是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标志,在不同时期的农业类型不同。3.1.2农业类型、农业区域、农业区划的关系农业类型是农业区域的具体内容,农业区域是农业类型组合的载体。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类型、农业区域的认识过程。农业区域是农业区划认识的目标,而农业类型则是农业区划认识的基础材料。3.1.3主要农业类型的分布3.1.3.1原始自然农业3.1.3.1.1游牧农业游牧农业是一种逐水草而居的移动性的粗放养畜业。主要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东非、南非的内地干旷草原和亚洲西南和内地部分。以羊、牛、骆驼为主,自给性强。游牧中又分游牧和半游牧,前者没有永久住所,不种植,后者在干旱季节饲养家畜外,其他部分时间种植农作物。游牧民经常性或周期性的迁移。由于畜病,混合畜群而非单一畜群。3.1.3.1.2游耕农业游耕农业亦称撩荒。(经查阅,撩荒和撂荒两种说法均有,意思相近,意为土地荒着不种。现阶段主要用撂荒)土地开垦后种植3-5年,随着杂草丛生和肥力降低,荒5-20年。一般分布在低纬度湿润贫瘠的多雨地带。美洲、中非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刀耕火种”是比较普遍的传统耕作习惯和方法。经营有许多阶段:选择森林山丘地→砍树开拓土地→烧荒→祭拜→用点播技术播种→除杂草和保护作物→收获打谷→作乐设宴→休闲。3.1.3.2传统农业3.1.3.2.1牧场农业牧场农业和游牧有点类似,但游牧制主要限制在东半球的辽阔地区,牧场制随着近代欧洲移民的迁入形成,分布于北美、南美、澳洲、南非高原等地。牧场主有自己的土地、其土地是通过分配、购买、租入的,有永久性住宅。饲养一类家畜供肉、毛、皮等的出口。3.1.3.2.2雨养农业粗放自给性雨养农业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巨大进步,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分布范围:东南亚季风带;东非和拉美正在从游耕向自给性农业发展;地中海周围近中东的地区自给或半自给为主(近欧洲的不属于自给性农业)。特点:1、小农地碎;2、人畜耕作占比大;3、自给性生产为主,自用为主,出售占比小;4、种植业占主体,畜牧业是辅业,主要是役畜;5、定居,一年一作,很少休耕;6、大多是雨养,灌溉是少量补充性的;7、生产水平低、单产低、抗灾能力低。其中,在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区没有灌溉条件的农业生产称为旱作农业。(山西重点发展的就是有机旱作农业)有灌溉条件的称为灌溉农业。雨养农业的灌溉是少量性的或者不灌溉。3.1.3.2.3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指在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区有灌溉条件的农业生产。主要位于北非及西亚部分国家。新疆、甘肃及山西陕西引*灌区也进行灌溉农业。特点是:气候干燥炎热,降水量不足,多是mm-mm,没有灌溉就没办法农业生产。3.1.3.3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使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化学化,是进行高度产业化、信息化的集约商品农业。3.1.3.3.1东方集约农业地区:这些实行集约农业的国家都处在季风气候带,中国东南部、中印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北部、朝鲜半岛、日本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人口多,劳动力多,人畜力占比大,机械因素尚不突出。土地利用率高,单产水平高,但劳动生产率较低。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以谷物为主。商品率低,属半自给半商品农业。技术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面临问题:要求投资多;能源水资源短缺。模式:肥料(+种子)农业;肥+水(+种子)农业;肥+水+机(+种子)农业。化肥在增产中是重要的活跃因素。3.1.3.3.2美国的大规模商品农业概况: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平原面积大;光热条件优越;降水量充沛均匀;土壤肥沃。同时人均土地资源多。美国农业特点:规模大;农业劳动力生产率高;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农业商品率高。高商品率的特点是:机械化;良种化;增施肥料和农业化学化。3.1.3.3.3西欧中规模集约商品农业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湿润气候。土以棕色森林土为主。地势主要是平原。与美国有很多共同点,但由于西欧人均土地耕地较少,表现出以下不同: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单位面积上机械、化肥高于美国;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农产品进口大于出口。3.2世界主要农业分区国际地理联合会将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业类型。3.2.1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该区包括东、西、中非广大地域。该区干旱面积较大,但热量充足,地表水丰富,适宜谷物和薯类的生长;热带雨林区很大;小麦则分布在南端沿海平原区。经济作物如咖啡、可可、花生等产量高。粮食作物过去能实现自给,现阶段缺粮成为普遍性问题。3.2.2北非西亚农业区该区除北部地中海沿岸,其余部分炎热干旱。粮食可以自给的国家只有土耳其。几个特征:广大地区基本靠人工灌溉;农业基础薄弱,经营粗放;作物品种单一,自给率低。3.2.3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该区基本上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和南纬10°以北。气候高温多雨,全年温差较小,无四季之分,但分旱雨两季。该区土壤肥沃,是发展农业的高效资源。特征:封建性的剥削和经营方式阻碍着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结构明显(经济作物);农业中大规模种植园与小规模农户经营并存(外国资本和本地小农)。3.2.4拉丁美洲农业区拉美是第三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区,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拉美各国农业生产的不平衡性与层次性非常明显。种植业发达,经济作物占比高。畜牧业发展迅速。林业、渔业发展不明显。该区农业主要问题: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比例失调(重工轻农);粮食日益紧张(重视经济作物,忽视粮食);农业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现象严重。3.2.5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区平原沃土不多,但牧草丰茂,适合发展畜牧业。澳大利亚是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种植业发达,种植面积小。特征:十分重视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优化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方式。问题:国际农产品价格影响大。3.2.6北美农业区(与3.1.3.3.2美国的大规模商品农业)农业方面,加拿大与美国类似。3.2.7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该区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3.2.7.1西欧部分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适宜,有利于牧草生长,各国畜牧业都较发达,其中法国、荷兰的农业较为发达。3.2.7.2北欧部分该区多高原、丘陵、湖泊。丹麦耕地主要种植饲料作物;挪威、瑞典、芬兰都是耕地少、土质差、森林资源丰富。冰岛以渔业为主。3.2.7.3中欧部分波罗的海以南,阿乐卑斯山脉以北的地区(应该是阿尔卑斯,推测是两个字的五笔输入相像)。都是以畜牧业为主,德国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农产品出口量大;奥地利基本可以自给;瑞士依赖进口。3.2.7.4南欧部分南欧诸国自然条件不理想,经济整体不如西北中欧,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综上,西北南欧农业区内情况较为复杂,归纳出几点共同发展的趋势:该区各国农业产值比例和农业劳动力比例都在不断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区各国的农业生产日益集约化,但由此产生的农产品过剩问题也日益严重;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3.2.7东欧和西伯利亚农业区大概就是前苏联范围。俄罗斯农业主要问题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极不稳定;某些农产品供应紧张。东欧部分:种植业内部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之以大麦、黑麦、燕麦,畜牧业内部,猪牛羊家禽是发展主体,以保证肉蛋奶。3.3中国主要农业分区(国内的大致情况都基本了解,各区的范围、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就不做过多赘述。)3.3.1东北区特点:大多数实行半集约半机械半商品农作制,仍属于传统农作范畴,人均耕地、机械化水平、人均粮、粮豆商品率国内最高。农业开发历史晚,大多实行雨养旱作制。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以玉米带著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近些年发展较快,形成良好的农牧结合农作制。发展方向:建设农林牧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农作制;增加投入,改粗放或半集约农作制为集约农作制。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并重。3.3.2*淮海平原区本区是我国最大的农区。特点:半集约半商品传统农作制,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与猪牛基地;本区是一个纯农区,是我国著名的冬小麦、夏玉米带(小麦夏玉米两熟),又是重要的玉米带,基本上无牧区、无林区;农作制已由粗放低效向精细持续发展;合理用水将是农作制的中心问题。发展方向:向规模化商品化农作制过渡;进一步改善土、肥、水、路、电、信息等基础条件;粮食安全。3.3.3长江中下游区特点:我国第二大农业区,半集约半商品传统农作制;农作制特征是水田、多熟、高产、多样;集约化程度比较高。发展方向:以沿海沿江为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现代化农业是农作制发展的主要方向;搞好农业、农田、农村基本建设;粮猪商品主产区要调整结构,增加产品多样性。3.3.4江南丘陵区特点:山地丘陵多、林地多、山区丘陵农作制以林为主;属传统小农半集约水田农作制,规模小,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粮食以自给为主,经济作物以出售商品为主。发展方向:山区以林为主,林果农牧结合,河谷盆地以农为主,农林(经济林)牧结合。全面提高集约化水平,改进农作制的结构与功能。3.3.5华南区特点:靠海、外向型农作制;气候湿热、多熟水田与热农作制;人多地少、传统自给集约型农作制;多山、林业。发展方向:大力发现外向型农作制;从全国着手,热带作物与旅游业;加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建设。3.3.6内蒙古长城沿线区特点:粗放式旱作传统小农农作制为主;草原多;生态脆弱、水蚀、风蚀严重。发展方向:农业粗放、自给性旱地为主;控制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提高粮食单产基础上,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生产、经济、生态并重。3.3.7西北甘新区特点:绿洲半集约半商品灌溉农作制;阳光足、气候温和干燥、发展“阳光作物”农作制;水是绿洲的命脉。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大;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农产品商品与棉花、粮食畜产品基地;合理用水。3.3.8四川区特点:纯农区、无牧区、很少纯林区,成都平原以水田为主,平原外围丘陵低山则为水田旱地为主,多数实行半集约水田麦稻二熟或雨养两熟的粮猪型传统农作制,以农为主,农牧结合;集约度高,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发展方向: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改善水利设施;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大力发展奶牛业和养禽业。3.3.9西南区特点:山区农林混合自给性川农农作制类型;农林牧混合,农牧结合;该区石灰岩岩溶地貌多,土地贫瘠,漏水易旱,地瘦人贫,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发展方向:向半集约与集约化方向发展;改变封闭状态,实行开放型农林业。3.3.10青藏区特点:农作制以牧为主牧农并重;粗放自给性传统农业为主;农作制开放度小。发展方向:向集约化农作发展;保护土地,农牧结合;种植制度要适合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笔从农之农业篇农业发展原理第三